記者:陳瑋洋2014/01/20
針對近期市場話題火紅的穿戴式裝置,亞太區IT通路龍頭聯強國際總裁杜書伍指出,未來1~2年內,穿戴式裝置都算是處於試用期階段。
其中,發展關鍵在於材料技術上,還得更加輕薄、微小化,在尺寸上必須與既有裝置,如手錶、眼鏡、腕帶等無太大差異。倘若要取代階段,首先要讓消費者在使用上時,看起來並不突出,符合真實生活作息應用。目前來看,離普及還太早,儘管產品陸續上市,仍明顯感受到消費者大多抱持著試用、嚐鮮心態。
杜書伍看好穿戴式裝置未來發展,直言將是未來重要趨勢,但認為材料技術得先到位,接著相關應用才會開始普及,然後逐步被消費者接受,取代既有裝置,最後市場快速起飛,就像是當初蘋果(Apple)的iPhone產品一樣,觸控技術的演進是一大關鍵,智慧型手機市場後續快速興起。
杜書伍表示,由於穿戴式裝置消費者得24小時隨身攜帶,真正應用不外乎個人資料收集與分析,而類似概念過去早就出現,但該如何落實,要讓消費者心態從試用到接受,業者還有一段教育、推廣期得走。
事實上,穿戴式裝置被業界視為重點商品,可望成為繼智慧型手機、平板電腦等行動裝置後,帶領下一波產業變革的重要趨勢,甫結束的2014年美國消費性電子大展(CES),也可看出全球大廠均積極布局,展出眾多穿戴式產品,除了問世有一段時間的眼鏡、手錶外,這次也新增了耳機、腕帶等新品項。
市場分析,產業鏈上下游均已開始針對穿戴式裝置產品進行相關研發動作,從核心處理器、面板、感測元件、鏡頭、電池到機構件設計等,技術方面可說是逐步成熟,讓穿戴式產品可以做到各種不同造型,產業發展更為健康。而相關應用除了串連資訊產品、行動裝置外,目前最主流的還屬整身數據分析,不管是應用在運動、健檢照護等。
至於與行動裝置串連應用,目前來看,仍處增加消費者便利性,讓行動裝置不在身邊時,可同步接收資料而已,能否有近一步應用,或是開創出全新需求,這點也是業界積極尋求突破的重點,後續發展,值得繼續關心。